2020-02-26  全民退保無影無蹤ㅤ社會改革無從啟動 政治民生管治失效    財政預算難平民憤

(圖片來源:立場新聞)

文: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

2 月 26 日,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,內容包括向十八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一萬元,預計明年赤字高達 1,391 億,是歷年之冠。

曾幾何時,香港每年都有數以百億甚至千億計的財政盈餘,財政儲備早已累計過萬億。這些由每一代港人累積下來的財富,本來就應用於民生及社會改革上,可是政府卻只懂不斷花錢在大白象工程上,寧萬億建人工島,也不願設立全民退保。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未見新意,對於財閥及有產階級,提倡各種稅務優惠及寬減措施,對一眾中下階層及基層市民,一如既往「施捨式」津貼,顯得善財難捨。由此而來的惡果,是貧富懸殊越加攀升,貧窮人口年年創新高。

民眾早已對這個無視民意的政府信心盡失,加上政治專橫,林鄭剛愎自用,以致去年出現大規模的政治抗爭,社會怨氣早已爆煲,正值此際飛來疫症禍患,林鄭政府卻慢手慢腳,錯失防疫時機,終至物資匱乏,人心惶惶。政府無能無為,經濟蕭條已無可避免,市民只能自救,在此氣氛下,民眾要求還富之聲不絕,所謂「派錢一萬」,其實正反映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。

不過,政府早前所設立的所謂抗疫基金對商界財團慷慨,對基層市民吝嗇,區區數千元,恐怕連填補基層市民疫症以來的損失也不夠,更別說減低民怨。而林鄭不斷巧立名目,開出各式各樣的空頭支票,究竟有多少能在經濟迅速惡化下持續,市民更是心裡沒底。

聯席認為這份所謂的財政預算案,只是林鄭政權在經濟大蕭條前的最後掙扎,試圖灑錢平民憤。但她不明白,市民所祈求的是一個有民意授權,處事公道的政府;她不明白,市民希望財政預算能長遠惠及社會大眾,能有助改革深層結構問題,而非用來鞏固原有貧富極為不均的制度,繼續維護少數人的既得利益。

以退休保障為例,基本上是交白卷,對早有民意共識的全民退保隻字不提,政府只是繼續依從審查式長生津這個錯誤方向。長生津作為退休保障零支柱,其成效與持續性皆成疑,即使政府於 2018 年中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,最新的數據顯示在政策介入後的長者貧窮率亦超過三成(30.9%)。再者,政府現時的社會保障開支都是靠稅收支付。隨著人口越來越老化,無論是推出高生津還是林鄭近期「十大紓困措施」中的優化長生津計劃都會令未來開支越滾越大。屆時政府面臨財政問題時,無論削減津貼還是加稅都只會再加深社會撕裂,令普羅市民受苦。除此之外,對於年青一代,政府除了在政治上打壓他們,在退休保障問題上亦摒棄下一代,更要他們依靠殘缺不堪的強積金(第二支柱)及公共年金(第三支柱)養老, 將他們推向市場自生自滅。今次財算案提出將年金計劃最低投保年齡由 65 歲降到 60 歲,藉口加強退休保障,實為擴大年金市場,在經濟下行之時,進一步助養吃人的金融資本。

民間團體提出的三方供款、共責共享及財政可持續的全民退休保障(第一支柱),本意是透過社會互助和財富再分配,讓每個香港市民於退休後每月享有基本而穩定的收入,令他們能獲得有尊嚴的退休生活。若政府能及早接納民意,設立全民退休保障,其防貧功能正好應付現時經濟下行的情況,養老基金能積穀防饑,亦會有助全民退保持續運作,不至現在如此進退失據。

要解決現時香港的全面結構危機,就必須要有及時的社會改革。無論政治層面,還是經濟民生,政府都必須正視。可惜,這份財政預算,並沒有讓人看到政府有體制改革的決心,更沒有讓人看到希望,只有看到政府的慌亂,「但求即時止咳,無法正本清源」。

聯席再次重申:

財政預算並沒有在疫症及出現經濟下行風險時,提出全盤的對應策略,既沒有解決市民對政府失去信任的問題,亦沒有提出體制上的有效改革,顯示特區政府管治已完全失效,其試圖以錢平民憤的策略並不會奏效。

林鄭政府在退休保障議題依然執迷不悔,繼續以長生津取代設立全民退休保障,並將下一代的退休保障押在年金及強積金上,根本難以應對人口老化高峰期。陳茂波明知未來五年均會錄得赤字,仍堅拒順應民意,未雨綢繆注資 1,000 億成立種子基金,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。反映林鄭政府沒有汲取過往半年弄得天怒人怨的教訓,始終不理民意民情,忽視客觀數據,堅持錯誤的政策方向。

政治及民生經濟是互相扣連,缺一不可。基本人權備受剝奪,市民亦難有尊嚴生活可言。林鄭政府幻想以一些小恩小惠「民生措施」就能矇混過關,已有政治覺醒的大眾是不會就此接受的。當權者須以真誠切實回應市民的政治訴求,落實真雙普選,重新取信於民,與民共議,推行包括全民退保在內的社會改革。


 



全民退保方案

退保實用資料

退保Youtube

退保Facebook

退休保障事宜
小組委員會





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現時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,本年度的通訊方法如下:
電話: 2411  0196